本文隸屬:K12勞動教育課程教案(第71/86篇)
- 研學勞動課程:百合大黃米竹筒飯的手工做法
- 研學勞動課程:地方民俗特色竹筒飯的手工做法
- 竹筒飯(大米+臘腸)的手工做法
- 食育主題研學:竹筒飯(竹筍+糯米)的做法
- 研學課程:竹筒飯的圖示做法_糯米版竹筒飯怎么做?
- 研學課程:竹筒飯(糯米-豬肉-豌豆)的圖文演示做法
- 讓智慧小農場走進中心學校,給孩子們補上“自然”“科技”“勞動”這一課
- 案例:中小學校園勞動實踐研學活動如何開展?怎樣升級改進?
- 自然教育:校園小型氣象站建設布置方案,要注意哪些問題?
- 某小學(1-3年級學生)勞動實踐活動記錄及效果
- 小學勞動技能闖關賽:興趣與勞動融合,深受孩子的喜愛!
- 幼兒園自然教育與勞動實踐:“開心菜園”里的故事
- 勞動實踐課“玩”出精彩,看看這所學校體驗“小麥課程”吧!
- 田間研學課件案例:勞動實踐研學基地的課件怎么設計?
- 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有哪些特點、模塊?覆蓋哪些學段?
- 親子生活勞動課程:動手制作美食“黃瓜城堡”,品嘗勞動成果
- 幼兒食育+生活勞動教育課程:動手制作傳統小吃“驢打滾”
- 食農研學:紅薯,木薯,馬鈴薯…各種薯,它們到底都是什么?
- 糧食主題研學課程:米的誕生,米的家族,米的旅行
- 親子勞動實踐課程:彩色蝴蝶卷(面卷)的制作教案
- 和蘿卜一起去旅行(研學課程):蘿卜的成長,收獲,清洗,切絲,做湯,煎餅
- 野菜大家族研學活動:尋寶挖野菜,巧手制餡料,競技做書簽
- 南瓜研學課程:榨汁,煎餅,烤瓜,造型,溯源
- 食農研學課件:動手制作紫包菜煎餅,親手做魔法變色科學小實驗
- 生活勞動實踐課件:彩色蔬菜饅頭的親子勞動實踐教案
- 《了不起的蒲公英和車前子》:野菜專題研學活動教案系列
- 九月栗子笑哈哈:摸栗子,剝栗子,找雌雄,做甜湯(自然教育課程)
- 森林木屋小工匠課程:協作式勞動實踐,啟發(fā)性手工設計,互動性自然教育
- 農業(yè)勞動實踐活動:給喜歡爬藤的蔬菜作物搭立生長支架
- 研學:和稻草做朋友去旅行,看看我們的稻草朋友都去了哪?
- 景山小學開展1+N套餐式勞動教育課程:家園課、職園課、創(chuàng)園課…
- 魔法地膚草的校園研學:采集種子,移栽定植,制作掃帚,美化校園
- 中小學校園農場:應該怎樣規(guī)劃實施勞動實踐課程?
- 如何設置學校歡迎、學生喜歡的水稻主題勞動課程?
- 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這所小學的“新勞動教育”值得點贊
- 組圖:杭州舉辦中小學生勞動技能競賽,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 上海經驗:如何開辦勞動教育“必修課”? 上海拿出這些實招硬招!
- 勞動教育基地活動案例:勞動中促成長,實踐中育新人!
- 實用!校園勞動教育小農場創(chuàng)建及課程開發(fā)指南(免費下載)
- 校園研學勞動:草莓種子有性繁殖,1粒果實裂變?yōu)閹资璨葺?/a>
- 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研學農場的芝麻勞動實踐全周期課程
- 植物種植項目的研學勞動課程設計案例,走近校園走進家庭小課件
- 研學勞動課程:絲瓜的一生,播種育苗與種植管護全過程
- 研學勞動課程教案:會爬藤的絲瓜,會結莢的蠶豆!
- 勞動教育如何有效開展?長沙的這些樣板經驗值得學習!
- 湖南職院“1+2+N”勞動實踐體系,探索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實踐新路徑
- 這所中學探索跨學科融合!打造有歌聲,有思想,有汗水的勞動教育新樣態(tài)
- 校園農場怎么創(chuàng)建?勞動教育及綜合實踐課程設置指南(4月20日精選資料下載)
- 實用資料!勞動教育及研學基地如何規(guī)劃建設?課程怎么開發(fā)?
- 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經驗:”三研協同”家校社聯動,共享”種子課程”搭建
- 研學:開“窗”的套盆種土豆,可觀察土豆的生長過程,感受收獲的樂趣
- 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做好這“6結合”,實施效果成倍放大!
- 研學課程: 德國自然農法“土丘種植床”,模仿自然培育深厚的肥沃土壤
- 某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范例)
- 青少年實踐與勞動教育研究項目選題:教育部首批課題立項名單有哪些?
- 二個勞動主題范例:幼兒園勞動教育主題活動方案
- 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申報書:申報條件及申報材料(福州大學)
- 某市區(qū)中小學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標準(校園勞動實踐農場)
- 探索農耕研學勞動教育課程,讓素質教育更“接地氣”
- 研學勞動教育:世界級非遺文化“二十四節(jié)氣”布貼畫手工制作課
- 校園文化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如何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 案例:中小學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創(chuàng)建工作的重點內容及創(chuàng)建標準
- 中小學勞動教育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案例:常態(tài)化,課程化,清單化
- 勞動實踐案例:如何將農耕文化融入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
- 紅色研學勞動教育主題:南泥灣大生產與南泥灣農墾精神
- 重慶市人民小學勞育特色:城鄉(xiāng)學校勞動大聯盟,“勞動萌主”微信小程序
- 勞育:構建3742田園勞動育人框架,打造七彩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體系
- 中小學與農業(yè)大學:如何探索新時代耕讀教育模式?
- 桂中田園實踐基地:日接納500人,有哪些必修課選修課及特色課?如何收費?
- 農耕履歷證,校園豐收節(jié)…一張“勞動清單”里的勞動素養(yǎng)評價故事
- 開辟農教融合新路徑,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如何開發(fā)研學勞動教育課程?
- 案例:實驗小學的“五育”融合勞動教育,附勞動教育課教案
- 中小學包粽子勞動教育實踐課來襲,附端午節(jié)活動方案
- 中小學“校園20分鐘”勞動教育周活動方案(分區(qū)分年級清潔勞動)
- 食材料理-面點制作-廚藝烹飪:勞動實踐課進校園,勞動技能大比拼
- 校園農場:如何自制蔬菜種子?播種時如何預處理?
- 校園種菜農場:哪些蔬菜一年四季可種植?哪些蔬菜是耐蔭的?
- 勞動課:在泥土里學會耕耘,在煙火氣中體味生活,在指尖上撥開大千世界
- 耕讀教育:如何充分利用校園陣地與校外基地開展耕讀勞動教育?
-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應該因地制宜,結合本地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行動
- 案例:中小學校園蔬菜種植基地簡介特色及管理制度
- 依托農場,干農活,做美食:校內外多實踐場域下協同勞動教育探究
- 幼兒勞動教育課程方案:彩色肥皂的手工制作活動教程
- 游戲化課程案例:探究性研學課程方案《蟋蟀音樂會》
- 中小學研學勞動課程:非物質文化遺產《竹藤編藝》
- 特色動手課程:這所中學讓葉雕非遺文化走進校園研學課堂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各式各樣主題的現代農業(yè)園區(qū),有的與農業(yè)生產結合,有的與旅游結合,有的與果業(yè)或林業(yè)結合等,其產業(yè)鏈上涉及了農業(yè)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huán)節(jié),例如農業(yè)新技術引進、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營銷、物流等各種形式。成熟的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區(qū)開展中小學研學勞動實踐教育,既具有先天優(yōu)勢,也具有良好的綜合效益及經濟效益。
作為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或農業(yè)科技園區(qū),為了因地制宜開發(fā)研學勞動教育課程,必須考慮到融合發(fā)展系列細節(jié)問題——如何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農業(yè)科技?如何充分發(fā)揮自身資源優(yōu)勢?如何開發(fā)豐富多樣的素質教育形式和勞動實踐活動?如何有效實現農教融合發(fā)展新路徑?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研學勞動教育是一門“行走的課程”!城市學校受其校園空間和生活場域的限制,“勞育”(勞動教育)是無法充分施展的。蘇州某實驗小學積極拓展各類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牽手張家港市常陰沙現代農業(yè)示范園,建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讓孩子們到農場去研學去勞動,將勞動教育放到了更廣闊的社會實…
近年來,重慶市黔江區(qū)在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建立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因地制宜推出勞動研學實踐活動,吸引孩子們走進田園,體驗農耕文化,學習農作物及手工藝知識,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在重慶市黔江區(qū)寨子農耕體驗實踐教育基地,小朋友和家長在體驗翻耕土地。
在錫山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天一中學在開發(fā)校內勞動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通過“三高合作 協同育人”引入社會資源,與錫山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展開合作,豐富和完善學校的勞動課程體系?!拔覀儼堰@里的稻田作為學生的勞動基地,讓孩子們在農業(yè)生產的勞動中體驗糧食來之不易,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培養(yǎng)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我們還將利用產業(yè)園的技術力量,優(yōu)化學校的勞動課程,在育人上發(fā)揮積極作用。
學校每一門研學旅行課程都能突圍封閉的學習空間和注入式的學習方式。以“勞動教育”研學課程為例,在外出研學前,學生積極搜集有關常陰沙和現代農業(yè)的資料,與家長交流四季植物生長,然后在小組內圍繞研學主題制訂、討論、優(yōu)化研學方案。走進農場,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或家長志愿者的帶領下,參觀水培基地,了解無土栽培技術,并親手種下一棵生菜;摘下一把綠葉,品嘗現場親手制作的蔬菜沙拉;走進稻田畫區(qū)域,感受現代科技的力量;來到原鄉(xiāng)茶館,動手和面、揉面、包青團……研學活動讓“農場”代替“課堂”,學生共同探究,動手實踐,實現了學習空間的轉換和學習方式的變革,體驗了學習的樂趣。
學生邁出熟悉的校園,走進自然,聽鳥鳴,聞花香,感受生命的美好;手托小本,觀文物,賞字畫,感悟歷史的厚重;背起行囊,踏入異國他鄉(xiāng),領略風土人情,體悟文化差異……它不單純是“旅行”,重要的是“研學”,它讓學生走出課堂的“藩籬”,走向更廣闊的自然世界和社會生活,并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農業(yè)科技園的研學勞動課程開發(fā)案例
北京某都市農業(yè)科技園以《中小學德育綱要》為依據,依托科技園的特色優(yōu)勢,開發(fā)設計并實施“在農園打開綠色課本-勞動教育實踐”項目,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手工勞動、生產勞動實踐等,使青少年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和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通過幾年的摸索,總結出一種農園勞動教育模式,課程分為5個步驟:前期準備階段、主題導入講解示范、學生實踐動手、田間地頭巡視指導、小結探索。列舉以下特色課程,供參考。
1.種下希望之樹
1.1活動目的
讓學生們通過參加植樹,認識到植樹造林是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愛綠、植綠、護綠,人人有份,日積月累持之以恒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將副中心建設成美麗的森林城市獻出每個人的力量。
1.2活動準備
(一)學生準備
設計認養(yǎng)樹牌、手套、平底鞋、防曬防疫物品、分組6-7人一組,分工合作。
(二)工作人員準備
1.制作植樹宣傳大展板,圖文并茂展示植樹過程。
2.準備示范講解植樹的講解詞,準備發(fā)言。
3.宣傳人員準備相機拍照錄制視頻,寫公眾號文章及其它宣傳平臺發(fā)布。
4.準備植樹工具:小樹苗、小鐵锨、小水桶、備用心愿牌、簽字筆、團體認養(yǎng)牌、樹坑打點位。
1.3活動過程
(一)植樹的視頻短片播放,認知植樹的意義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們的責任意識。
(二)專業(yè)技術人員講解示范,學習正確的方法知識
第一步挖坑,規(guī)格1米×1米×1米見方,挖好后回填一些表層的土,也即熟土,有營養(yǎng),利于樹苗成活和生長。
第二步樹苗入坑,并扶正,填大部分土踩實,再將樹苗向上提一提,讓其根部舒展開。再填土直到距地面有些空余,土踩實。
第三步做圍水擋,將剩余的土圍繞樹坑做個土圈圍擋邊上,防止?jié)菜畷r跑水。
第四步提水桶澆水,一次將水澆透。
第五步寫心愿牌,掛上樹,拍照留念。
(三)學生實操、田間地頭巡視指導
觀察學生動手實踐,關鍵點強調指正。巡視現場,肯定、鼓勵學生。
1.4探索拓展
組織學生談感想聊收獲,回顧在動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以小組為單位任務完成情況、團隊合作的配合情況、強化責任感和集體意識、勞動意識。
用趣味問答的形式互動,學生主動參與:1)請同學在腦海中想象“綠樹成蔭滿通州,修復生態(tài)利千秋,今生種下萬棵樹,明日人在畫中游”是怎樣的畫面?2)從種樹延伸更多綠色行動,還有其它什么方式的行動?比如倡議“拒絕用紙巾,重拾小手絹”,拒絕用紙巾,也是愛綠、護綠的行動。請學生們說出更多的行動,引發(fā)其思考,有更多的行動。3)萬物生長有規(guī)律,春季植樹,二十四節(jié)氣歌中還會在什么節(jié)氣做什么事呢?比如:芒種時節(jié),“忙收又芒種”,忙著收小麥種水稻等有芒的作物。
1.5預期效果
學生通過親手植樹這一勞動形式,加強環(huán)保意識,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和意義。學到了知識,增強責任心,體會到集體的力量。
2.生態(tài)循環(huán)種蘑菇
2.1活動目的
人類目前消耗自然的速度是地球再生速度的1.75倍。截止7月29日,人類在2019年消耗的生態(tài)資源已超過地球全年再生資源,這一天被稱為地球超支日,意味著人們正在過度消耗自然資源,世界自然資源耗盡日,也叫地球超負荷日。作為祖國的未來,學生們從小注重環(huán)保,建立廢物再利用的理念,成為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2.2活動準備
(一)學生準備
平底鞋、防曬防疫物品、分組6-7人一組,分工合作。
(二)工作人員準備
1.制作循環(huán)種養(yǎng)的宣傳大展板,圖文并茂展示循環(huán)過程。
2.示范講解的科普知識點及ppt課件(含視頻)。
3.相機拍照錄制視頻留下影音資料,公眾號文章及相關平臺發(fā)布。
4.蘑菇菌棒制作、工具物資:鋸末、棉籽皮、合劑、菌袋、繩子、秤、小鐵锨、小水桶、手套、簽字筆、菌種等。
2.3活動過程
(一)生態(tài)循環(huán)種蘑菇的各項鏈條實景參觀,認知其意義
帶著學生們實景參觀蘑菇種植現場和沿途的果樹修剪、枝條粉碎等環(huán)節(jié),講解農業(yè)的果樹每年修剪的枝條,放置在地面上占用土地資源,焚燒造成環(huán)境污染。如何解決廢棄的果枝成為制約果園發(fā)展的一大難題?專家們提出將其粉碎成鋸末,養(yǎng)蘑菇,菇渣經過發(fā)酵成肥料在滋養(yǎng)果樹,循環(huán)利用,形成一種“動植物-微生物-動植物”生態(tài)循環(huán)產業(yè)鏈,垃圾變廢為寶,基本實現零排放。引導建立生態(tài)循環(huán)理念:減量化、資源化、大自然每件東西都是寶物,只要用對地方。
(二)專業(yè)技術人員講解示范
將果樹枝粉碎成的鋸末與棉籽皮以及合劑按一定比例混合澆水攪拌、堆積發(fā)酵、翻堆裝袋、高溫消毒、接種。
(三)學生動手實踐、巡視指導
學生實操中的關鍵點:比例。學生學會如何使用秤稱重,嚴謹操作物料的比例、澆水的比例。巡視觀察指導、學生自助、小團體競賽等方式制作菌棒。
(四)帶回家培養(yǎng)菌菇,記錄蘑菇成長日記
注意三大項“通風、溫度、濕度”的調控,摸索經驗,留心觀察、拍照、記錄30多天菌絲生成變化過程。
(五)線上答疑養(yǎng)護過程問題,曬出菇和美食制作的照片,給予獎勵
養(yǎng)護中發(fā)現的問題,上網搜索答案,與同伴交流,與老師溝通等方式獲取信息,思考影響菌絲生長的因素,菌絲的其它妙用,開啟創(chuàng)新思路。終于等到結出可愛的蘑菇啦,采收后制作成美食,享受勞動成果的美妙,實現自我價值。
2.4探索拓展
園區(qū)及校方老師共同努力組織學生談感想聊收獲,肯定和鼓勵學生。從蘑菇接菌到出菇的1-2個月時間的過程中,用觀察日記記錄每次的勞動項目、勞動時間與勞動心得。體會長期觀察和數據記錄的重要性。讓學生看到自己一步一步為小生命的成長所做的努力,細心觀察、耐心照顧、珍惜生命,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積極思考,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學習。”生活中還有很多廢棄物可以在循環(huán)利用,只要用對地方,用發(fā)現的眼睛,開啟腦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生態(tài)循環(huán)理念永駐內心。
2.5預期效果
學生通過客觀的觀察記錄長時間的呵護小生命,培育愛心、耐心、細心,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感受收獲的樂趣和意義。學到了知識,增強責任心,強化責任感,樹立生態(tài)循環(huán)意識。
3.多種形式內容的實踐
科技園開展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針對學生群體的年齡段、勞動教育的持續(xù)時間、科學種植不同農作物種類,有不同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涉及農業(yè)與生產、生活、生態(tài)、科技、創(chuàng)意、文化六大主題。
3.1尋寶手冊
對于中小學生,將中國的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yè)科技發(fā)展?jié)饪s呈現的尋寶手冊,在科技園實景參觀的過程中,學生們獨立完成尋寶手冊,比如結合園子里種植的農作物答題:人參年齡越大,價值越高。重量50克以上的野山參,要幾十年才能長成,大一些的要一二百年乃至千年,人參有“七兩為參八兩為寶”,你知道過去的八兩是現在的()斤?為什么是這樣呢?現代人是怎樣人工培養(yǎng)人參的(園區(qū)實景在現)?
3.2根據24節(jié)氣開展各項農時活動
春播小小農夫、芒種種下希望的種子、科技節(jié)科技展示匯總行業(yè)成果,實景參觀、豐收節(jié)慶豐收鄉(xiāng)村運動會、本草溯源中草藥文化、澆水機器人-水肥一體化、食育教育做月餅包元宵等系列活動……寓教于樂,緊密聯系各學科,“做中學”,動手實踐和動腦思考,提高實踐能力,學以致用!
3.3根據校方需求開展的實習活動
職業(yè)學校學生學期實踐;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畢業(yè)論文課題的實踐,數據收集。
3.4志愿者義務勞動
植樹節(jié)、果樹涂白、空中花園打造及清理、小小講解員、跳蚤市場……
4.勞動教育的意義
勞動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完成對學生人格的滋養(yǎng)。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勞動價值觀的確立。農業(yè)勞動有幸經歷完整的農業(yè)勞動生產過程,感受勞動生產的艱辛。順應自然,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不同的農時進行相應的勞動,才能豐收。我們的身體也有自然規(guī)律,我們的學習也有科學的方法,大自然用生動的語言告訴我們,遵循規(guī)律,運用方法,健康成長!勞動教育促進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把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有效途徑。創(chuàng)造性勞動不僅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發(fā)展,能為學生在思維的判斷力和靈活性、美的想象能力及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發(fā)展提供廣闊的活動天地。
圖片:北京國際都市農業(yè)科技園;文章來源:本文節(jié)選自《中外農業(yè)概覽》2022年第4期總第5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