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新冠病毒很長期伴隨下,國家應優(yōu)先采取哪些經濟措施?

本文隸屬:農業(yè)災害與疫情防控(第110/164篇)

在7月14日舉行的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高級別政治論壇部長級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稱,新冠病毒給各國帶來巨大的財政和增長挑戰(zhàn),人類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可能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新冠病毒很長期伴隨下,國家應優(yōu)先采取哪些經濟措施?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9日刊發(fā)題為《疫情中經濟的優(yōu)先事項》的文章,作者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和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施蒂格利茨。作者認為,在新冠病毒很可能長期伴隨我們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公共支出投資,特別是在綠色轉型方面,比起減稅能帶來更多的好處。

文章摘編如下:

世界上各個經濟體為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而開始實施“封鎖”政策的時間并不長,但感覺像過了上百年。在危機初期,大多數人認為,經濟只需暫停一段時間,重新開放后就會快速反彈。花兩個月時間精心呵護,再加上大量資金的支持,經濟將繼續(xù)高歌猛進。

新冠病毒大流行后的經濟很可能會萎靡不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到2021年底,全球經濟規(guī)模將勉強超過2019年底,而美國和歐洲的經濟規(guī)模仍將縮小約4%。

當前的經濟前景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待。宏觀經濟學告訴我們:支出將會下降,這是由于家庭和企業(yè)的資產負債表疲軟;破產潮將摧毀組織化、信息化的資本;大流行演變難以預測、設計政策不知如何下手,政府只能采取高強度預防措施。

同時,微觀經濟學告訴我們,病毒似乎把包含人類密切接觸的活動視為征稅對象,如果人類要進行這些活動,就要付出健康等代價。于是,病毒將繼續(xù)推動消費和生產模式的巨大變化,進而帶來更廣泛的結構性轉變。

從經濟理論和歷史中我們均得知,要應對這種轉變,單靠市場并不夠,尤其是考慮到這種轉變是如此突然。要把航空公司的員工轉變成Zoom技術人員并不容易。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新冠病毒很長期伴隨下,國家應優(yōu)先采取哪些經濟措施?

此外,就大流行而言,將產生另一種影響:不平等加劇。由于機器不會被病毒感染,因此它們對雇主來說相對更有吸引力,特別是在使用相對非熟練勞動力的承包行業(yè)。而且,由于低收入人群在基本生活用品上的支出比率比上層人群更高,任何由自動化驅動的不平等加劇都將是收縮性的。

在這些問題之外,導致悲觀情緒還有兩個原因。首先,盡管貨幣政策可以幫助一些企業(yè)應對暫時的流動性限制問題,就像2008年至2009年大衰退期間那樣,但它既無法解決償付能力問題,也無法在利率已經接近于零的情況下刺激經濟。

自危機開始以來,短期優(yōu)先事項一直很明確。最明顯的是,必須解決衛(wèi)生緊急情況,保護最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流動性政策以防止不必要的破產情況、維持工人與企業(yè)之間的聯系等政策,對于確保企業(yè)抓住機會、迅速重啟來說,這些對策至關重要。

但即使這些要點顯而易見,我們仍要作出艱難的選擇。我們不應該救助那些在危機前就已經在走下坡路的公司,這樣做只會制造“僵尸”企業(yè),最終限制市場活力和經濟增長。幾乎可以肯定,美聯儲用資產購買計劃支持垃圾債券市場的決定是一個錯誤。政府不應該保護受自身愚蠢行為之害的公司。

由于新冠病毒很可能長期伴隨我們,我們還有時間確保支出能用在我們的優(yōu)先事項。有針對性的公共支出投資——特別是在綠色轉型方面——比起減稅能帶來更多的好處。這將是及時的、勞動力需求高的、刺激程度強的公共支出,會有助于解決失業(yè)率不斷飆升的問題。采取大規(guī)模、持續(xù)的復蘇計劃有著充分的經濟學依據。這些計劃將穩(wěn)住,或使它們更接近其所宣稱想到的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