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十幾年都是1號文件,農業(yè)會成為下一個爆炸性產業(yè)嗎?

農業(yè)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爆炸性的產業(yè),至少在目前的趨勢上來看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從今年總體的行業(yè)發(fā)展趨勢上來看,生物制藥大數據醫(yī)學這方面的東西在接下來的幾年會有一個爆炸性的增長,因為有國家宏觀大政策的影響,農業(yè)方面的東西已經連續(xù)十幾年都是1號文件了,但是沒有太大的改變。那么,中國農業(yè)出路在哪里?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已經有三分之一嚴重退化?

有同行說“土地租金太高”,有文章說“流通環(huán)節(jié)盤剝了大部分利潤”,抱怨人工貴、技術差,云云。不管當下社會如何發(fā)展,科技如何進步,吃飯問題仍然是重中之重,農業(yè)是國本,以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一、制度瓶頸

我以為農業(yè)體制有問題,土地所有制在當前的政治制度下不可能改變,這是紅線,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理念,土地私有化不可能實現。

國家一方面鼓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一方面說“糧食是特殊商品,關乎國本”,糧食價格屬于重點監(jiān)控物資。房地產可以一飛沖天,國家說“房住不炒,抑制過快上漲”,但是上漲是現實需要。糧食就不一樣了,市場短缺,過快上漲,國家就會出手,把糧食價格打壓下去。而糧食的原材料不在管控范圍,農藥、化肥、勞動力、機械設備完全市場化運作,價格逐年上漲,導致糧食成本上升。過高的成本,被壓制的糧食價格,導致種糧虧損,土地撂荒。

二、現實困難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小崗村農民點燃了農業(yè)體制改革的導火索,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業(yè)生產力,解決了中國人吃飽飯問題。

但是隨著國際化進程加速,國門洞開,國際農副產品涌入國內市場,對國內糧食價格擠壓,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又制約了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于是出現了土地流轉,最初的十年,種糧大戶賺的鍋滿瓢滿,甚至于到中央電視臺嘚瑟,隨隨便便承包幾百畝地,一年幾十萬。坐地要價,不愁賣。承租土地還誕生了黃牛,從農民或者村集體手里租下土地,加價轉包。

國內糧食價格和國際糧食價格倒掛,國際糧食大量涌入,進口的走私的,充斥市場,給國家財政增加了沉重的包袱。

最低收購價價格一降再降,收購標準越來越嚴格,歐洲重金屬標準是0.4%,我們國家執(zhí)行0.2%,超過標準的糧食不允許流向市場,甚至于入刑,而至于導致重金屬超標的根源,各方紛紛緘口不言,如何改善緩解重金屬超標問題,目前沒有部門具體負責,也沒有出臺相關措施,后果由農民自行承擔,農民心里憋屈,有人干脆就說“國家耍賴了”。這就是目前農業(yè)困局之二。

三、財政資源落不到實處

為了解決農業(yè)面臨的困難,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農補、農機補貼、良種補貼、項目補貼,重頭戲是糧食流通補貼,每年上萬億財政撥款。

這些補貼哪里去了?真正的種糧農民并沒得利,怨聲載道。如果告訴你,一個央企一把手年薪百萬,副職三五十萬,專車,專職司機,還有辦公費、差旅費、交通費等龐大的配套費用。中糧集團、中化集團、中國農墾等央企、國有企業(yè)越來越強勢,機構臃腫,人浮于事,花的錢都是國家補貼。

一噸稻谷一年保管費85元,出庫費30元,入庫費30元,這些錢誰出的?明面上是國家財政,實際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國家財政哪里來的錢?稅收?經濟下滑,稅收增加比例逐年減少,只好印鈔票,超發(fā)貨幣,貨幣增加,貨幣和物資的配比關系失衡,導致物價上漲,農業(yè)生產資料、人工成本攀升,這是農業(yè)矛盾之三。

四、資本準入矛盾

一家一戶承包200畝,條塊分割,不利于大型機械化作業(yè)。

土地權屬不是自己的,不能繼承,沒有人愿意真正的加大投入,畢竟不是房地產,老子死了,兒子還可以繼承。土地就不一樣了,來年地租漲價怎么辦?老百姓來年要收回承包權怎么辦?不確定因素太多,導致農場主不愿意增加固定資產投資。

西方發(fā)達國家農場動輒幾萬畝,土地平整,配套設施齊全,灌溉、施肥、打藥完全現代化,節(jié)能又環(huán)保,一個農場十來個人,糧食單位成本低廉,他們的稻谷賣幾十塊錢一百斤,還有利潤,糧食行情不好,他們的土地可以休耕,增加土地肥力。國內農產品跟發(fā)達國家農產品競爭,無疑是小米加步槍打飛機大炮。

國家為了因應農業(yè)時艱,財政資金加大農田及水利改造投入,補貼力度很大,但是農業(yè)體系不健全,巨額財政資金給權力尋租有了可乘之機,出現了一些光做項目不種糧食的皮包公司,造成巨額財政資金被浪費。

國家鼓勵企業(yè)做大做強,希望借助民間資本的加持,但是又擔心資本興風作浪,針對大資本介入還是有戒備心的。農業(yè)比較效益低下,資本逐利本性決定資本不愿意投入農業(yè),這就是農業(yè)困局之四。

針對中國農業(yè)困境,如何調整國家政策,變被動為主動,發(fā)揮市場經濟造血功能,當務之急,筆者以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加大改革力度,突破瓶頸問題,完善市場機制,鼓勵引導和制約相結合來科學調配資本運作。

一、改革土地所有制

土地國有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不可動搖。但是否可以剝離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讓土地使用權歸個人所有,長期持有,可以繼承,受國家法律保護。

當前農村,十室九空,年輕農民紛紛進城,土地使用權流轉出去了,他們享受著工業(yè)文明的成果,生活在城市,享受居民待遇,而承包的土地要么出租,要么撂荒,國家每年還給農補,于情于理不合。國家是不是可以鼓勵土地使用權合法交易,把土地使用權集中在真正種糧農民手里,讓耕者有其田。

解決了所有制問題,農場主會從長計議,加大投入,保護土地,符合“藏糧與民,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國家糧食政策規(guī)劃。

二、強化中央儲備糧體系建設,放開糧食市場。

1996年以來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糧食儲備體系,為中國糧食安全保駕護航,解決了十四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需要加強。依托現有的糧食儲備體系,通過兼并改組的形式加強中央儲備糧體系。確保中央糧權可以保障國人半年的用度,一旦糧食市場有風吹草動,還可以及時出手,平抑糧食價格過快上漲。

一些小的國有糧食企業(yè)逐步退出市場,通過兼并重組拍賣,轉變成民營企業(yè),鼓勵民營資本介入農業(yè)行業(yè),徹底放開糧食市場,讓糧食商品屬性發(fā)揮作用,讓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糧食價格。

增加種糧農民補貼,吸取浙江省經驗,按田畝、按產量確定補貼金額,把糧食補貼直接發(fā)放給種糧農民,至于農民種什么品種?到哪里賣?什么時候賣,由市場說了算,由農民自行決定,最大程度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如果糧食價格暴漲,中央儲備糧調節(jié)平衡糧食市場,實在不行可以發(fā)放消費補貼,規(guī)避wto合同風險。

三、拓展耕地、加大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制造業(yè)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工業(yè)文明高度發(fā)達,工業(yè)占據國民經濟主導地位,城鎮(zhèn)化發(fā)展進度加快,農民進城,宅基地有償退出,一些土壤良好的區(qū)域,國家財政資金全資投入,改造土壤,增加基本農田建設,增加了可耕地,就是增加了糧食儲備。

農業(yè)生產決定性因素是氣候及水源,水利設施一次性投入太大,民間資本無法完成,現在的灌溉方法太落后,純屬浪費水利資源,也帶來了環(huán)保問題,建議國家逐年遞增投入,改造水利設施,打造百年水利工程,為農業(yè)增產增收打下基礎。